这年头,“公主” 俩字快被影视剧玩坏了。要么是娇滴滴等着王子拯救的傻白甜,要么是为了爱情要死要活的恋爱脑亿润配资,最多加点宫斗宅斗的戏码,活脱脱把 “公主” 熬成了 “豪门女主”。
但你知道吗?2600 年前,有位真公主用实际行动告诉你:真正的公主从不是温室里的娇花,而是能扛得起家国重担的铁娘子。
她就是许穆夫人 ——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女诗人,更是一位在故国危难时敢驾着马车硬刚乱世的奇女子。
要讲许穆夫人的故事,得先说说她那个 “坑爹” 的堂哥,卫懿公。这卫懿公是卫国国君,放着好好的国家不治,一门心思沉迷养鹤。你没看错,就是养仙鹤。他给鹤封官加爵,让鹤住豪宅,甚至把堂妹出嫁的彩礼都挪用了,给宝贝鹤盖了 “鹤别墅”。
更荒唐的是,他还给鹤配备了专车,出门时鹤 “将军” 的车队比大臣的还气派。许穆夫人当时刚嫁去许国没多久,听说堂哥这番操作,急得直跺脚,卫国本就夹在几个大国中间,北狄还在旁边虎视眈眈,这么折腾下去,国将不国啊!
展开剩余78%果然,怕什么来什么。公元前 660 年,北狄的骑兵踏破了卫国都城朝歌。卫懿公这才想起要打仗,可士兵们早就憋着一肚子火:“你平时把鹤当宝贝,让鹤去打仗啊!” 结果可想而知,卫懿公战死沙场,连尸体都被北狄士兵分食了。
都城沦陷,百姓们拖着家当逃难到曹地(今河南滑县),卫国几乎成了亡国。消息传到许国,许穆夫人正在绣着给故国捎去的手帕,一听这话,手里的针 “哐当” 掉在地上。她疯了一样冲进宫殿,找到丈夫许穆公:“快!发兵救卫国!那是我的根,是几百万人的家啊!”
可许穆公是个出了名的 “软脚虾”。他搓着手支支吾吾:“夫人,北狄太凶,咱许国小,惹不起啊……” 许穆夫人看着丈夫懦弱的样子,没哭没闹,转身就走。她召集了嫁到许国的卫国姐妹们,把嫁妆、积蓄全拿出来,搜罗了满满几车粮草、药品、布匹。第二天一早,20 岁出头的她亲自驾着马车,鞭子一扬,带着队伍就往卫国逃难的曹地冲。
许穆公这才慌了,国君夫人跑了,还是去干可能得罪北狄的事!他赶紧派了一群大夫,驾着车在后面疯追。追到曹地边境时,终于堵住了许穆夫人的马车。
大夫们围着车苦苦哀求:“夫人亿润配资,回去吧!您一个女子,掺和这些事干啥?万一北狄怪罪下来,咱许国担待不起啊!” 许穆夫人勒住马,站在车辕上,对着这群男人冷笑一声,一段话掷地有声:“女子善怀,亦各有行。你们说的那些道理,我懂,可故国亡了,百姓在水里火里,我能坐视不管吗?你们一百个男人在朝堂上磨嘴皮子,不如我一个女子亲自跑这一趟!” 这股子霸气,把大夫们怼得哑口无言。
后来,许穆夫人把这段经历写进了诗里,也就是《诗经・载驰》。诗里说 “载驰载驱,归唁卫侯”,她驾着马车风风火火赶路,只为去慰问逃难的卫侯;“我行其野,芃芃其麦”,她看着田野里茂盛的麦子,心里想的全是怎么帮故国渡过难关。
这首诗就像当时的 “热搜文”,很快传遍了列国。连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都看到了,被这位女子的家国情怀深深打动。他当即派儿子带着 3000 精兵、300 辆战车,还有大批物资赶来支援。在许穆夫人和齐桓公的帮助下,卫国人重建了都城,延续了 400 多年国祚。
你看,这才是真正的公主。她不是困在深宫里算计胭脂水粉,而是在故国危难时,敢放下身份、扛起责任;她不是依附丈夫的菟丝花,而是有勇有谋、能影响历史走向的独立个体。
许穆夫人不仅救了卫国,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《诗经》收录了她三首诗,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女诗人。她的诗里没有风花雪月,全是对故国的牵挂、对百姓的悲悯,还有面对强权时的不屈。
现在总有人说《诗经》晦涩难懂,其实翻开书页,全是鲜活的人和事。许穆夫人驾着马车赶路时,大概没想过自己会被写进历史;就像《诗经》里那些种地的农夫、织布的姑娘、戍边的士兵,他们只是把心里的话说出来,却成了华夏文明最动人的底色。
那里的 “公主”,是敢为家国赴汤蹈火的勇士;那里的情感,是 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” 的纯粹;那里的精神,是 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” 的担当。
所以啊,别再被那些争家产、谈恋爱的 “假公主” 骗了。真正的公主,从不是身份的象征,而是当风雨来临时,敢站出来说 “我来” 的人。就像 2600 年前的许穆夫人,她驾着一辆马车,不仅救了一个国家,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关于勇气与担当的答案。
若你也想感受这份力量亿润配资,不妨翻开《诗经》彩图版,在那些古老的文字里,遇见最鲜活的中国。
发布于:山东省胜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