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 王烨捷)9月12日牛牛策略,记者参加2025年“活力中国调研行”主题采访时来到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机器人公司擎朗智能(KEENON Robotics)。
擎朗智能介绍短片。受访者提供
擎朗智能成立于2010年,依托全栈自研技术体系与“研发-智造-落地”全链条闭环能力,拥有通用+专用的具身人形机器人公司,公司构建了覆盖人形机器人、配送机器人、清洁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产品矩阵,目前累计出货量超过10万台,业务覆盖餐饮酒店、医疗康养、工厂商超等场景。
牛牛策略
今年7月,公司推出了最新款双足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-F1,依托擎朗岗位化垂域模型ProS,进一步完善擎朗通用+专用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矩阵。XMAN-F1实现了从单一任务执行到全场景服务闭环的跨越,可实现餐厅、酒店、零售等细分领域的标准化服务闭环,可胜任餐食制作、配餐收台、房间整理等岗位标准化操作。
公司创始人兼CEO(首席执行官)李通介绍说,公司看到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共性特征,重复、枯燥的岗位越来越难招人,因此想要研发生产机器人。“让机械的事情让机器去做,把创造性的工作留给人。”早在十几年前牛牛策略,公司就先进入最复杂的餐厅场景,立项研发服务配送机器人,经过多年深耕,在2018年迎来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客户海底捞。“科技创新本身就是有很长的周期,需要持续地投入。”
李通认为,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还处于发展早期、爆发期,尤其是针对具身智能机器人的AI智能体还在快速迭代的过程中,市场成熟度离大规模商业化还有距离,但在未来,机器人会大规模地进入人们的生活。
公司COO(首席运营官)万彬介绍说,公司于2022年正式成立海外事业部,目前在韩国、荷兰、美国、日本、中国香港等地设有子公司或办公室,在全球共有80余个运营中心,产品销售到了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城市。
万彬说,在成立海外事业部之前,公司主要通过外贸方式拓展业务,而经过近两年多的拓展,公司的海外营收从不到20%迅速增长到了约50%;未来,公司会把海外作为重点的业务拓展区域,进一步提高营收占比。
中国的智能机器人企业,如何与日本、欧美国家等传统工业机械强国竞争?李通说,事实上,在智能机器人这一新领域,目前中国已经处于领先地位。“就像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关系,在机器人领域里,传统工业靠的是精密的制造和加工,而智能机器人靠的主要是AI技术和非标的供应链。”
在企业“出海”的过程中,万彬和同事们发现,这一次人工智能浪潮中,中国智能机器人确实表现得更好。“首先是得益于中国的科技创新;中国的供应链基础也非常好,在海外想要凑齐一个机器人的供应链,还比较困难;政府的政策支持也给我们很大的帮助,上海各级政府,市经信委、商务委、科委等都对我们产品出海给予了很多关注和支持。”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牛牛策略
胜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