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周四,阿富汗突然说巴基斯坦空袭了他们的领土,可巴方既没承认也没否认。 这事儿就像根火柴,一下点着了巴阿边境的矛盾。 到了周日,阿富汗先发起袭击,巴基斯坦这边有23名士兵没了,巴方说对面也死了200个塔利班成员和附属的恐怖分子,两边算是彻底闹僵了。 本来以为周日这仗打完能缓两天,结果周二又出事了。
阿富汗塔利班和一个叫“菲特纳哈瓦里吉”的组织,在库勒姆边境跟巴基斯坦军队交火。 这冲突一波接一波,就没断过档。 直到周三,两边才谈妥,说先停火48小时,原计划周五下午6点到期。 当时我还觉得这停火能撑久点,结果周五晚上又说延长了。
本以为能喘口气,没成想延长当天巴基斯坦就又动手了,对着阿富汗的安古尔阿达、乌尔贡这些地方发动袭击,目标是哈菲兹古尔巴哈杜尔组织的藏身地。 这动手时间也巧,就在北瓦济里斯坦巴方一个军事设施被炸之后,距离停火延长才几小时。 巴阿边境的“打打停停”:伤亡背后的紧张节奏 这轮冲突下来,最让人揪心的还是伤亡和老百姓的日子。
巴基斯坦23名士兵牺牲,这数字听着就难受,怕是最有体会的就是他们的家人,前一天还好好通着话,第二天就没了消息。 阿富汗那边也没好到哪去,200人的伤亡里不光有塔利班,还有附属的恐怖分子,说白了,都是一条条人命。 冲突不光影响士兵,还把边境老百姓的生活搅得一团糟。 我查了下,边境的托尔哈姆口岸关了一周多,五千多辆货运车堵在那儿,拉的都是粮食、药品这些刚需。
巴基斯坦边境的白沙瓦市,物价都涨了不少,老百姓买袋面粉都得多花点钱。 阿富汗那边更惨,安古尔阿达这些被袭击的地方,两千多人逃到喀布尔郊区,临时安置点里连口热饭都难保证,小孩也没法上学。 这“打打停停”的节奏,最苦的还是普通人家。 冲突闹得这么凶,其实背后的事儿比表面复杂多了,不是简单的边境摩擦,而是有好几层疙瘩没解开。
解不开的“三重疙瘩”:协议、恐怖组织和外部手 第一个疙瘩就是《多哈协议》,巴基斯坦的国务部长乔杜里说了好几次,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阿富汗遵守这协议,协议里明明白白写着,不能让恐怖分子用阿富汗的领土搞事。 巴方这话没毛病,他们之前试过外交沟通、军方对话,都没用,最后只能找卡塔尔当中间人去谈。 更关键的是,巴方说他们掌握了恐怖分子的营地、逃跑路线,还把文件给了阿方,结果阿方啥也没做。
搞不清的是,阿方明明有线索,为啥就是不行动呢? 第二个疙瘩就是那些恐怖组织,乔杜里提到“菲特纳哈瓦里吉”在阿富汗接受培训、拿支持,还有个“菲特纳印度斯坦”,是巴基斯坦给俾路支省某恐怖组织起的官方名字。 我查了巴基斯坦2024年的安全报告,里面说“菲特纳哈瓦里吉”还跟塔利班的哈卡尼网络合作,在楠格哈尔省有培训营地,今年已经往巴方派了300多武装人员。 这些组织就是巴阿之间的“定时炸弹”,阿方不解决,冲突就没完没了。
第三个疙瘩就是印度,乔杜里说阿富汗现在跟印度合作,还承认“被占领的克什米尔”是印度的,这可戳中了巴方的痛处。 要知道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斗了多少年,阿方这么表态,不是明摆着得罪巴方吗?更何况印度近年给阿富汗不少援助,2023年双边贸易都到12亿美元了。 巴方觉得阿方是印度的“代理人”,也不是没道理。 还有个争议点,阿富汗外长穆塔奇说“恐怖主义是一国国内问题”,乔杜里直接反问“那恐怖分子为啥从阿富汗来?”
本来想觉得穆塔奇说的有点道理,毕竟每个国家都有内部安全问题,但后来发现不对,要是恐怖分子都跨境了,那就是两国的事了,不能光让巴方自己扛。 现在国际社会也没闲着,卡塔尔帮着双方谈判熊猫配资,毕竟之前也调解过塔利班的事,经验还行。 联合国也呼吁停火,说愿意提供支持。 中国也表态希望双方克制,毕竟周边国家都不想看到冲突升级。
但这些外部帮助,终究得看巴阿双方自己想不想谈。 这轮巴阿冲突从上周四到现在,打打停停,伤亡不少,背后是协议不遵守、恐怖组织捣乱、外部势力掺和这三个疙瘩。 现在最关键的还是阿富汗能真正遵守《多哈协议》,把境内的恐怖分子清了,双方也别再让外部势力搅局。 要是一直这么耗着,最后吃亏的还是士兵和老百姓。
毕竟和平才是硬道理,总这么打下去,谁也受不了。
胜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