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地时间10月14号,阿根廷总统米莱专程飞美国,跑到白宫跟特朗普见面。 这事说穿了,就是米莱想借特朗普的“热度”救自己的选举,可没成想,特朗普一开口就把气氛搞到剑拔弩张,又是给钱又是放狠话,最后还扯出了“战斧”导弹,整得全网都看懵了。
白宫饭局不简单:200亿是糖,“战斧”是刀 俩人见面的地方选在白宫内阁会议室,聊完还一起吃了午饭。 但这饭可没那么好咽,特朗普一上来就没绕圈子,直接提了10月26号阿根廷的中期选举。 他先说这选举对美国特别重要,然后就抛出个“大礼包”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,说得跟赏赐似的。 本来米莱可能还挺高兴,结果特朗普话锋一转,脸立马冷下来,警告说“你要是输了,我们立马撤资”。 这话一出来,等于直接把米莱的选举和美国的钱绑死了。
特朗普这“胡萝卜加大棒”玩得也太直白了,一点不藏着掖着,明摆着就是“我给你钱,但你得按我的要求赢”。 更离谱的还在后面。 有记者问特朗普,最近会不会见泽连斯基聊对乌军援的事。 本来是个跟阿根廷没关系的问题,特朗普却突然把话头转向米莱,说“泽连斯基想要‘战斧’导弹,我们多的是。 对了,你要不要?我觉得这东西对付阿根廷反对派正好”。 这话听着像玩笑,可谁都知道特朗普的脾气,这种“玩笑”里全是威慑。 老实讲,米莱当时估计也懵了,他本来是来求支持的,结果被特朗普当众这么一怼,等于把自己跟“靠美国武器打压对手”的标签绑在了一起,回去怎么跟阿根廷民众解释都难。
米莱这次访美,目的其实特别明确。 他一直自称“阿根廷特朗普”,学着特朗普搞激进的自由市场改革,又是砍福利又是推美元化。 可改革没撑多久就出问题,他的民调支持率一路跌到没法看。 无奈之下,他才想到来白宫跟特朗普合影,想靠“美国支持”的名头,给10月26号的选举拉点选票,算是最后的一搏。 本来想靠特朗普“背书”稳民心,后来发现特朗普根本不吃“人情牌”这一套,满脑子都是怎么把阿根廷绑在自己的意识形态战车上。
搞不清的人可能觉得美国大方,愿意拿200亿帮阿根廷,其实查一下就知道,美国对南美这些激进改革派的支持,从来都不是做慈善。 比如之前特朗普支持巴西的博索纳罗,也是因为对方跟他一样搞激进政策,本质上是想把南美国家都拉到自己这边。 而且这种货币互换协议,背后都藏着隐性条件,比如阿根廷的经济改革得按美国的方向走,外交立场也得跟美国对齐,米莱这根本不是拿援助,是把自己的治国权给卖了一部分。 米莱当初搞改革的时候,其实也有过一段“高光时刻”。 刚推砍福利、私有化、美元化那阵,阿根廷的通胀确实降了不少,从之前的三位数慢慢落到30%,国家财政甚至实现了几十年都没有过的盈余。 那时候不少民众还觉得,或许这种“狠招”真能救阿根廷。
米莱的“激进改革”:开头挺美,结尾挺惨 可谁能想到,这红利就像昙花一现,没撑多久就开始反噬。 首先是社会福利砍得太狠,一下断了很多底层民众的活路,贫困率蹭蹭往上涨。 后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还爆发了好几次抗议,老百姓举着牌子骂“改革只欺负穷人”。 说实话,米莱这改革就像没打地基就盖楼,只想着快速出效果,根本没考虑老百姓能不能扛住,塌得快也在意料之中。 经济上的麻烦更大。 他一门心思想推美元化,可阿根廷手里根本没那么多外汇储备,没法支撑全国的货币兑换需求。
最后这政策成了“空中楼阁”,黑市上的美元汇率比官方汇率高出去一大截,普通老百姓换点美元都得花大价钱。 更糟的是一点钱程,今年上半年阿根廷搞地方选举,米莱所在的政党在圣菲省、科尔多瓦省这些关键地方全输了,还爆出了国企私有化里的利益输送丑闻,民众对他的改革信心一下就没了。 这时候特朗普给的200亿,看着像根救命稻草,其实是条带刺的锁链。 很显然,特朗普不是白给这钱,他要的是米莱必须赢下选举,确保阿根廷以后还跟着美国走。 米莱之前还想在中美之间“走钢丝”,一边靠美国的钱稳住汇率,一边又不想丢了中国的投资比如之前阿根廷跟中国合作的锂矿项目,能给当地带来不少就业和收入。 可特朗普那番“战斧”言论,直接戳破了他的幻想,等于告诉所有人:米莱只能听美国的,没资格两边讨好。
其实米莱现在的困境,说到底是阿根廷几十年都没解开的死结。 从1946年庇隆主义诞生开始,这个国家就陷入了一个怪圈:先搞高福利让民众满意,然后财政撑不住就崩溃,接着被迫改革,改革一触动民众利益就引发反弹,最后又回到搞福利的老路上。 比如1989年、2001年阿根廷两次爆发债务危机,都是这么个流程,米莱不过是又一个掉进这循环里的总统。 阿根廷的问题,根子在三个地方没法动。 一是全民早就习惯了短期的小恩小惠,没多少人能接受改革带来的阵痛,比如米莱砍了免费医疗补贴,哪怕通胀降了,还是有很多人反对。 二是寡头经济的底子没改,少数豪强大族掌控着全国大部分土地和资源,任何改革都碰不到他们的利益,最后牺牲的还是底层。 三是拉美那种“非左即右”的政治文化,政客靠给好处贿选上台,政策说变就变,阿根廷的国际信誉早就垮了,这些年欠的债也没少违约。
特朗普觉得靠美元霸权能帮阿根廷打破循环,可他没搞明白,自己这种干预本身就是阿根廷陷入循环的原因之一。 短期给点钱或许能稳住汇率,但改变不了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和民众习惯。 这场白宫会谈下来,特朗普肯定不亏,他成功把米莱拿捏住,还把阿根廷这个南美大国绑上了自己的战车;阿根廷的反对派也不亏,米莱接受美国援助、被特朗普当众“警告”,正好给了他们“米莱出卖国家主权”的话柄,接下来只要猛攻这点,民调涨上去是早晚的事。 只有米莱一个人成了风箱里的老鼠,两头受气。 他现在被夹在“救国总统”和“美国傀儡”这两个标签中间,怎么选都不对。 毫无疑问,不管10月26号的选举结果怎么样,米莱都已经失去了把控局势的主动权。
赢了,他的改革还得按美国的条件来,没法自己做主;输了,他立马就会变成特朗普的弃子,还得被反对派骂成“国家的罪人”。 政治这东西,尤其是大国和小国之间的政治,从来都现实得可怕。 特朗普才不在乎阿根廷的老百姓过得好不好,他只在乎自己能不能得好处,谁能帮他实现目标他就帮谁。 他要的不是阿根廷繁荣,是一个听话的“意识形态样板”。 米莱对他来说,就是插在南美的一面旗子,风大了就扶一把,风停了或者旗子倒了,就直接扔了,给不给机会全看他心情。
至于那枚没送出去的“战斧”导弹,现在已经成了悬在阿根廷民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 而阿根廷那挥之不去的“百年孤独”,看样子还得继续下去。 基辛格以前说过,做美国的敌人很危险,做美国的朋友却会致命。 米莱现在怕是最有体会这句话的人了。
胜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